徐州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標桿
城鄉安居工程是建設幸福徐州的重要路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將“住有宜居”作為改善民生的主要內容之一,提出“抓好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實施主城區棚戶區全部清零、城鄉危房徹底消除,持續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明確要求,為我市實施城鄉安居工程指明了方向。
記者日前從市住建部門獲悉,我市將進一步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持續加大城市棚戶區改造力度,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水平,不斷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到2025年,基本建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體系,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鄉安居工程,顧名思義分為“城”“鄉”兩個領域。我市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推動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鎮安居工程重點任務;把農村危房改造、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農村安居工程重點任務。
持續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我市全力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做優做實公租房保障,加強保障房供給,穩步實現住房保障“提標擴面”,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全市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間達到23%的指標任務,位次由全省第8提高到全省第3。過去5年,全市政府投資累計建設經濟適用住房32684套,建設公租房(含廉租房)15619套。
按照規劃,我市將持續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租房3000套以上,重點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新增“保租房”供給2.3萬套以上,根據實際需求情況力爭“保租房”套數占新增住房供應套數的比例達到10%,持續在棚戶區改造中對特困群體采取“慈濟遷居”方式實行共有產權住房安置。
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改造是我市的品牌工作之一。在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中,我市名列全國棚戶區改造成效明顯城市第一位。我市累計新開工棚戶區43.8萬套,占全省總量近五分之一,多年來始終領跑全省,128萬群眾實現了“出棚進樓”,創造了棚戶區改造“徐州模式”“徐州經驗”“徐州速度”,在全國、全省塑造了徐州棚改的鮮亮品牌。
當前,我市正準備跑出“棚改”三年“加速度”,至2023年,基本完成全市438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主城區新生里、三角線周邊等十個片區116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根據“梯次轉移”的安置原則,2022年計劃建設15個定銷房項目。同時,本著“盡力而為、先急后緩”的原則,持續推進城中村改造。
不斷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水平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工程。我市以“繡花功夫”對全市城鎮老舊小區開展綜合整治,不斷改善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2020年以來,共納入市政府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137個,實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17個,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老舊小區改造是個動態過程。規劃至2025年,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47個,其中市區232個,縣(市)區215個,涉及12.5萬戶、3468棟房屋、1099.2萬平方米。同步實施既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2021年底全面完成安全隱患排查,對重大安全隱患建筑,第一時間清人、停用、封房,并立即開展整治;對一般安全隱患建筑,根據排查結果編制整治計劃,在2024年之前完成整治。
及時動態改造農村危房
農村危房改造兜牢的是民生底線。“十三五”以來,我市把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納入農房改善工作整體布局,對特別困難家庭實行托底安置。按照“動態排查、實時清零”的原則,集中資金、集聚資源、集成政策推動農村危房改造4305戶,堅決不讓農民群眾住著危房“被小康”。
未來五年,我市將按照動態排查、及時清零的原則實施危房改造。持續開展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穩步提升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能力。農村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農民自建房實施常態化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到2025年,農房抗震改造10344戶,全市農村危房出現一戶改造加固一戶,確保支出困難百姓住房安全。
持續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
農房改善工作是鄉村振興的牽引性抓手、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標志性工程。三年來,我市累計完成農房改善項目171個,改善農民住房條件73040戶,圓滿完成省定7.2萬戶目標任務。全市農村環境面貌和農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成功探索出一條“美麗宜居鄉村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融合發展”的徐州路徑。
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市將新增新型城鎮社區65個,引導農民進城入鎮3.08萬戶。按照特色田園鄉村和美麗村莊建設標準新建新型農村社區91個,改善3.59萬戶。推動規劃發展村莊內符合條件的農民按照統規進行自建、改建、翻建,完成1.09萬戶。完成改善農民住房條件7.76萬戶。
◎徐報融媒記者 范海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