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再攀高
從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到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從鋪開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棋局”,到繪就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回首“十四五”開局之年,一幕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面讓住蘇全國代表委員們印象深刻。從又一個蓄勢待發的春天出發,他們凝聚共識繼續謀劃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正和各行各業的干部群眾一起,以實干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創新驅動,
勇當科技與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新當選兩院院士16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39項、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聚焦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在FPGA芯片、DSP芯片、系統設計與仿真驗證平臺軟件、高強高模碳纖維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努力以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告訴記者。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黨代會精神開局之年,我們將更加突出科技創新的使命導向,更大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勇當全國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王秦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在科技政策和改革舉措落實上爭取更大突破,加快提升產業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力爭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
“科技研發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關乎高質量發展全局。中電第14研究所優先將資金用于信息化建設和新技術研發,年投入資金在上億元規模。”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胡明春說,在“真金白銀”加持下,研究所面向高端電子裝備集成度高、構型變化大等研制特點,很快建成了微組裝、電裝、總裝全層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并入選工信部2021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名單。胡明春介紹,“目前,研究所已將相關建設成果在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領域推廣應用,加速數字產業化,助推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以“創”促“轉”,
新舊動能轉換蓄勢突破
去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改數轉”,江蘇不少企業已經用上了“智慧大腦”。
在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研發、市場等海量數據信息在智能制造運營平臺上互連互通,可視化全息車間管理效益提升明顯。“這一年來,企業自主研發的腳步越來越快,這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對高科技企業的關心支持,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關注高技能產業人才的培養,還打通了營商環境的堵點。”全國人大代表、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事業部設備運維部經理趙偉告訴記者,公司瞄準高端制造,從傳統產品逐步轉向新能源驅動產品,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機軸、電機殼等產品已實現量產,正統籌推進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業務的全球化發展。“抓住發展機遇,我們將加快動能轉化的步伐,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去年9月,第六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發布《2021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拔得頭籌,體現了江蘇中醫藥在全國的能力和水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偉告訴記者,公司設計建成了我國第一個中藥智能化工廠,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提取、精制生產線,推動中藥制造從傳統手工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時代邁進,“唯有創新才能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持續探索中醫藥研發新業態和新技術,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打好低碳發展“組合拳”,在推進“雙碳”工作中蹄疾步穩行穩致遠,展現綠色轉型“江蘇作為”,這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副主委、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高級研究院)副院長宋青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要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盡管從碳強度來看,江蘇在全國兄弟省市中較低,碳排放的效率總體來說較好,但是從總量來看還是比較高的。我們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推動構建低碳發展的市場機制、價值實現機制、控碳機制。在智慧控碳方面,數字化不僅能標識萬物,更有望成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國之重器’。” 宋青表示,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推進低碳化與數字化的深度裂變融合,江蘇可為全國低碳發展作出探索、貢獻力量。
協調均衡,
讓老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
高質量發展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其落腳點是讓老百姓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代表委員們眼中的“新意”,成就了老百姓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初,我們在省人大組織下調研了泰州、揚州一些企業,看到很多企業‘含新量’很足,通過一件件新產品、一條條自主研發的生產線,真正感受到創新高度決定了產業高度。”全國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總工程師、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竇希萍告訴記者,在她參與的南京江北新區濱江生態岸線保護與環境提升項目研究中,新舉措、新技術將昔日廢棄不用的港口煤礦碼頭、破敗的江灘變身成為穿行入畫的生態綠帶,“我們正通過研究,讓江北岸線的綠水灣濕地水更加清澈,水綠融合,給老百姓一個近距離接觸甚至融入的城市會客廳,共享生態文明的美好生活。”
“過去一年,我們致力于智慧醫院的建設與探索,加強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建設,強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說,“智慧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同時也提升了臨床工作效率。醫院已經實現智慧慢病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需要續開處方時,可以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醫院實現在線問診和在線開方、藥品配送。“讓老百姓共享優質智慧醫療,‘觸手可及’不發愁,我們將繼續優化探索。”
“去年的調研中,我們看到江蘇廣袤鄉村正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我所在的高作鎮,通過聯合社會資本實現‘外包’運作方式,建成全省最大的萬畝稻田綜合種養基地、2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2000畝智慧無人農場等項目,小龍蝦、蛋鴨、火龍果等一系列農產品打造已初見成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兼)魯曼表示,針對鄉村人口流失和老齡化問題,當地正以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匯聚人才、集聚人氣,通過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張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