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村改革“試驗田”里春耕忙
圖為農機操作員正在田間作業。朱江明攝
人民網南京3月4日電 (王丹丹)氣溫回升,小麥進入返青拔節階段,江蘇農村改革“試驗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在南京市六合區,農業生產多了一樣“新農具”。從2019年被列入第三輪江蘇省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六合區著手打造農機服務供需雙方有效對接的信息平臺——嘀地農機。農戶可通過手機小程序發布平整土地、代育秧、代種、代收等服務需求,填寫田塊的相關信息后提交訂單,農機手通過平臺接單后即可開展服務。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也可以直接發布服務供給信息,供種植戶查詢聯系。一年多來,嘀地農機已注冊農戶401戶,注冊機手353人,完成訂單82單,訂單作業面積約14515畝。
“我自己買了農機,除了自種的500畝,一直也對外服務,通過平臺的接單發單業務,尋找合適的農活,已增加作業面積3600畝,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今年我會密切關注平臺動態,爭取再擴大服務范圍。”種植大戶劉恒池說起嘀地農機如數家珍。
在鹽城市亭湖區,越來越多的農民體會到“種好田、好種田、種田好”。在便倉鎮富民居委會農戶“自種區”,農戶陳萬才看著方正平整的自家田塊,臉上洋溢著興奮之情,“小田變大田以后,種田方便多了,我家5.3畝地,小半天時間就把肥料撒完了,以前幾塊田來回跑,一天也弄不完。”
“小田變大田”是鹽城市亭湖區2019年承擔的第三輪江蘇省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在試點村(居)將田塊“集碎為整、多戶一田、一戶一田”,有力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平。截至目前,亭湖區已完成14個村(居)改革試點,共涉及土地35552.11畝,農戶5721戶,69個村的改革試點正在穩步推進之中。2021年,“小田變大田”的經驗做法已在鹽城市全市推廣。
隨著農村改革試驗深入推進,小農戶也正感受著與以往不同的春耕備耕體驗。2月28日一大早,揚州市江都區浦頭鎮高漢村的王國堂就給小林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打電話,由于去年播種稍遲,弱苗未得到轉化,希望服務中心幫他家的小麥田進行施肥。接到電話后,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小林馬上派農機操作員趕了過來,僅用了3小時便完成施肥,待降雨后化肥溶解,麥苗將有效轉化升級。
“蓬勃發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了及時、多樣、有效的農業科技服務,成為基層農業科技服務的重要供給方,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科技服務功能不斷凸顯。”揚州市江都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周蕾說道。
據了解,張家港惠農物資有限公司早在1月初就對農藥、化肥、農膜、種子等現有庫存開展了全面摸底盤查,積極調動儲備物資,確保品種齊全、貨源充足。為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農戶種植成本,張家港市自2010年在全國首推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農藥銷售差率由財政實行補貼。2016年,張家港市“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被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任務,集中配送的農資品類進一步豐富。春耕備耕期間儲備的各類農資,將由張家港市惠農物資有限公司負責送到各鎮(區)農資網點,再由各鎮(區)農資網點配送到農戶。近年來張家港這種做法已在蘇州全市、全省部分地區推廣。
與張家港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模式不同,泰州市姜堰區等地探索建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支持家庭農場抱團闖市場。1月份以來已先后兩次集中開展成員與服務主體對接活動,邀請制種單位、化肥生產廠家等服務主體參會,面對面議價,集中統一訂購,已累計集中采購稻種32500公斤,簽定集中育秧3500畝,訂購化肥389噸,預計可為成員節約成本30元/畝。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江蘇始終堅持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為主線,利用農村改革試驗平臺,鼓勵地方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積極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變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筑牢糧食穩產保供的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