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卞康全:能為烈士守護陵園是最感自豪的事
清明節前這段時間,卞康全最忙:擦拭墓碑,打掃陵園,聯絡烈士們的親屬準備“云祭”。55歲的他,是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的守墓人,從祖輩、父輩到他,為烈士守墓的接力棒薪火相傳,前后已歷75年。
這里葬著的是1947年12月在鹽南阻擊戰中英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激戰四晝夜,共殲敵4000多人,俘虜3000多人。由于戰事頻仍,條件所限,我軍陣亡烈士的遺體只能以疊葬的方式匆匆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堆成五條長嶺,每條嶺長約40米、高1米多、各有31個墳塋,是為“五條嶺”。
五條嶺烈士陵園2009年建成。去年,陵園實施了提升改造工程,面積從10畝擴至50畝,新建烈士紀念碑、鹽南戰役紀念館、無名烈士墻、黨員宣誓墻等。如今,在五條嶺墓區,一座新落成的紀念碑高聳巍峨,烈士們的英魂在此安息。
父母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卞康全。從他記事起,母親一有空閑就去五條嶺上培土、除草,“母親說,我的爺爺卞德榮參與掩埋烈士遺體,幼小的父親當時就站在一旁。爺爺后來就常常帶著父親去五條嶺填土修墳,父親后來也帶著我每年為烈士墓圓墳祭掃。”
卞康全小時候總有個疑問:2000多英烈長眠于此,為什么沒有親人來祭拜他們?母親就講給卞康全聽,她有個叔叔在戰爭中犧牲,家里人找到后給他好好安葬了。“如果當時找不到尸體,我這個叔叔也會和埋葬在我們這里的2000多位烈士一樣。所以我們應該把這些烈士當親人,為他們守好墓,等著他們的后人將來來尋找。墓要是都沒有了,人家來找什么呢?”
“促使我主動幫助烈士尋親的,是一位叫陳繼業的女士。”卞康全介紹,1991年,陳繼業來到卞康全所在的村,向他借了一把鏟子,走向五條嶺。“她說她來這里尋親,為父親的墳添點兒土。”但由于五條嶺下的烈士埋葬在一起,陳繼業便為每一條嶺上都培上三鍬土。五條嶺都培過土之后,陳繼業伏在嶺上痛哭不已。
深受觸動的卞康全由此開始幫助烈士尋親。根據當地出版的《難忘五條嶺》,卞康全與鹽城、淮安等地黨史、民政部門聯系,收集整理出836名安葬在五條嶺的烈士姓名和資料,分撥分批給他們的后人寄去信件。尋親的信件一封封飛向全國各地,卞康全逐漸和烈士后人們取得聯系,至今已有330余名烈士親屬前來看望,500多名原華東野戰軍老戰士、烈士親屬因為他的牽線搭橋建立了聯系。
逐漸的,卞康全變得和祖父、父親一樣,離不開這里了。日記本、登記簿、烈士遺物,甚至是參觀者敬獻花籃上的挽聯、退回的尋親信……與這里相關的一切,都被他用一個個紙箱、行李箱分類收好,整齊擺放在書架上。
這其中,一只紙箱專門用于存放烈士的遺物:殘破的搪瓷碗、斷裂生銹的軍刺、10多支“黎明”“勒銘”“新星”等牌子的鋼筆……這些是在五條嶺烈士墓的歷次整修過程中,卞康全多方搜集而來,他都用紅紙包一一包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關于這些烈士遺物的搜集時間、經過等,他都做了如實記錄。如今,這樣的記事簿也已經攢有15本。
歲月更替,初心不改。卞家三代人為了守護革命先烈的英魂,已經默默走過75年。2019年12月,卞康全因此登上“中國好人榜”。卞康全說,能為烈士守護陵園,是他最感到自豪的事,他會一輩子守護好這些為人民而犧牲的英烈。(鹽城電視臺記者尹麗珊、倪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