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現代“里坊”制,防控有效又便民
11日10點多,城東街道的東方菜市場里,顧客三三兩兩進出;不遠處一個外賣飯店,煎炸烹炒,散發陣陣香味;20米開外的小超市,各類基本生活用品齊全……在這個“大小區”里處處透著人間煙火氣。
崇川區現有16個街道逾170多個(村)社區,732個居民小區,其中251個是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大多是開放式、無物業,實施封閉管理,難度較大。
主城區部分街道社區因地制宜,把轄區內的一個個老舊小區捏合成一個“大小區”,形成現代“里坊”制,既能有效管控,又方便百姓生活。
化零為整,“大小區”處處是人間煙火
7日,崇川疫情防控措施動態升級調整后,地處老城廂的城東街道遇到一個難題:轄區老小區多,而且多是無物業、沒圍墻的開放式小區。
“以工農路、濠南路、濠東路、人民路合圍起來約2平方公里的區域為例,里面涉及東大街、南園兩個社區,約有居民1.8萬人。”城東街道分管防疫負責人唐仁林介紹,“兩個社區里,有銀花苑、森大蒂等10多個小區,多一點的40多幢樓,少的只有兩三幢,要每個小區都配備人手,確保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近乎天方夜譚。”
因地制宜。街道將區域內與外界打通的支路封鎖,留下3個應急卡口,派員24小時值守,通過“化零為整”10多個小區“變身”為一個“大小區”,類似一個現代“里坊”。核酸檢測采樣點也移入。
在這個“里坊”內,菜市場、超市、飯店、藥店……一應俱全。街道社區有限力量只要守住“坊門”,做好物資消殺、外來人員核驗和居民核酸檢測采樣等工作。居民可以安全又便捷地生活。
東大街社區黨委書記張秀梅介紹,如今社區騰出了人手,不僅可以充實到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還可以為區域內門朝道路的小區提供流動核酸檢測。
“流動檢測車馬上就到,請大家有序下樓。”10下午,王府大廈網格群里,核酸檢測的提醒響起。大廈所屬的南園社區,有部分區域位于“里坊”內,也有部分區域在外面,有1000多人的王府大廈就是其中之一。“南園社區、東大街社區既合作又分工。”南園社區黨委書記秦小玉介紹,兩個社區緊密配合,合理調配社區和志愿者力量,為不在“里坊”內的居民提供流動核酸檢測。
分色塊分時段,“錯峰”檢測有妙招
“只要記住檢測點位和時間段,按圖索驥去做核酸。”10日,和平橋街道濠西園小區居民孫金波說,采樣不用排長隊,方便!
老孫家住濠西園82幢,根據社區設置的點位和時間,他在當天下午2點至4點半到山芝莊小游園核酸點位檢測,約20分鐘便完成檢測。
濠西社區有2800多戶、近6000名居民。雖然社區不大,但小區多。整個社區由9個小區組成,小區間阡陌交通,共用一個大門和主要通行道路。幾個小區雖然樓牌號都寫著“濠西園××幢”,卻屬于不同小區。大一點的小區有32幢居民樓,小一點卻只有2幢樓。
濠西社區黨委書記葛曉雯介紹,面對本輪疫情,濠西社區將9個小區視為同一片區統一管理,保留濠景仁居、濠西支路、萬象新路上的出入口,封閉其他出入口。
為減少排隊時間,濠西社區制定了分色塊、分時段的檢測法,社區以天元路為界分為粉色色塊和藍色色塊。粉色區域統一到山芝莊小游園采樣,藍色區域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采樣。并以小區或每10幢樓為單位劃分檢測時間段。通過這個方法,6000多名居民分離到不同時段、不同點位,有效減少大家的排隊和聚集時間。
既收緊卡口,又保留百姓生活空間
“既能有效落實疫情防控,又給我們老百姓保留了生活空間,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有了。”
易家橋社區與八廠社區南北相鄰,中間以內部支路八廠街分隔。“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居民生活習慣,易家橋和八廠向來不分家。”八廠社區黨委書記楊燁說。
新城橋街道創新思路,以虹橋路、青年路、工農路、城山路為界,將易家橋社區與八廠社區打破行政壁壘,“框成一家”。“之前,兩個社區有四個卡口,但因居民眾多、人流量大,不便管理,也極大消耗了人員精力。”易家橋社區黨委書記黃郁珉介紹,如今的“里坊”僅保留了工農路南川園入口、青年路易家橋街入口兩個卡口,由兩個社區分別管理。
“里坊”內,菜市場、小超市、藥店樣樣都有,宛若一個小社會,既便于收緊卡口、統一管理,又便民利民。
“里坊”設置兩個固定核酸采樣點位,居民們可以就近選擇。此外,“里坊”還設有一便民流動采樣臺,兩個社區各一支隊伍,居民下樓就能做核酸采樣,舒心又方便。
本報記者 陳可 袁曉婕 江姝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