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常州“秋白書苑”讓閱讀有溫度有詩意
《人民日報》2022年10月5日7版 版面截圖
讀者在江蘇常州“秋白書苑”優雅的空間里享受閱讀時光。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原題:江蘇常州“秋白書苑”
讓閱讀有溫度有詩意
“‘秋白書苑’成了我家的第二個書房。”左雄說。周六上午9時不到,8歲的小學生左思豫便和父親左雄來到了“秋白書苑”運河明德館。徑直走到一個熟悉的靠窗座位,父女倆便開啟了一上午的閱讀時光。
寬敞明亮,裝修新潮,設施現代……坐落于江蘇常州天寧區天寧街道的“秋白書苑”運河明德館開館半年多,進館人次已經突破4萬。這個200多平方米的新型文化空間,成為附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去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來圖書館,在書中了解和見識更大的世界。”左雄說,“之前的基層圖書館環境比較呆板,借還書也不便。‘秋白書苑’里,全市公共圖書館的書都能通借通還,而且環境優雅舒適。真心點贊!”
距離現代簡約風格的運河明德館不遠,是古建木質風格的“秋白書苑”運河致遠館。考慮到附近有少年宮、老年大學,運河致遠館內配備了1萬多冊書籍,其中有4000多冊少兒書籍,大家各取所需,積累了很旺的人氣。
“包括常州在內的許多城市,都面臨著人口密度越來越大而設施空間狹小陳舊、服務傳統低效能而群眾需求愈加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矛盾。如何補齊短板、解決矛盾?建設新型文化空間便是我們的探索。”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嚴俊說。
2018年起,常州市文廣旅局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全新模式,建設以瞿秋白同志的名字命名的智慧圖書館“秋白書苑”。截至目前,已建設“秋白書苑”35家,累計接待讀者超580萬人次,借還圖書超200萬冊次,順應了人們追求品質閱讀和優雅環境的需要。
走進每一所“秋白書苑”,迎面都是一面醒目的紅色書墻,各類黨政讀物、紅色書籍、革命歷史展覽等凸顯了“秋白書苑”濃厚的紅色氣質。“地方不大卻設計精美,感悟紅色歷史、品味濃濃書香,在高低錯落的樓房中,給我們一段駐足靜心的時光,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讀者梅毅在留言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既有不同的特色,又有統一的標準,這源自“政府+社區+企業”合作共建的探索。常州市圖書館館長錢竑說:“街道無償提供社區用房作為經營場地,市圖書館負責圖書資源配送,街道與社會力量共同出資進行裝修并購置相應設施設備,后期運營管理及相關費用由社會力量承擔,這有效彌補了公共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保障了‘秋白書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各方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可調動許多資源開展讀書沙龍、志愿宣講等活動,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
如今,在城區,“秋白書苑”融入歷史文化街區、院落、名人故居紀念館、大運河,書香與歷史文脈、文化名人、古老建筑交相輝映;在鄉村,“秋白書苑”與生態保護、農事體驗、四季風光渾然一體,市民和游客競相“打卡”體驗;在科技園區,“秋白書苑”植入高科技元素……各具特色的“秋白書苑”,已在常州街巷、鄉村扎根。
小河邊、稻田旁,蛙聲陣陣。外面白墻黑瓦、內部新穎別致的“秋白書苑”花開西莊館位于新北區任葛村,由一棟廢棄的民居改造而來。其建設和管理者楊建鋒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他同時管理著一所城里的“秋白書苑”。楊建鋒說:“有特色的空間、豐富的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來到這里。與書為伴的成長,將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嚴俊說:“‘秋白書苑’有溫度、有故事、有內涵。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提升服務品質和層次,營造濃厚的閱讀和學習氛圍。”
《人民日報》2022年10月5日7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